他给祖国万里海疆安上“火眼金睛”,自主研发的新体制雷达使我国海域可监控可预警范围实现了全覆盖。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

       刘永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海域监控面积的全覆盖提供技术手段,带出一支“雷达铁军”。

       他是中国光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国防光电子应用专家。他把全部生命奉献给祖国的激光事业,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激光专业,他是:

        马祖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长期从事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在世界激光研究前沿领域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

       他是中国水声科技的主要开拓人之一,倡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的水声工程专业,被誉为我国“水声之父”。他是:

       杨士莪,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水声科技的主要开拓人之一,被誉为我国“水声之父”。

       因在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和在禽流感疫苗研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影响,被授予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是:

        陈化兰,动物传染病及预防兽医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她带领团队研制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被广泛用于免疫家禽,可同时预防H5和H7禽流感,为世界多国阻击禽流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水稻界有“南袁北徐”之说,袁指袁隆平,徐指的是:

       徐一戎,毕业后扎根北大荒,立志攻克寒地水稻栽培禁区。5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研究各类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其中多项课题填补了省、国家乃至世界有关寒地水稻栽培技术领域上的空白,被誉为我国“寒地水稻之父”。

       番茄的原产地不在中国,国内市场曾长期被国外品种垄断。50年来他在黑土地上潜心钻研番茄选育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实现番茄品种国产化,被农民亲切地誉为“番茄大王”。他是:

       李景富,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番茄育种专家,他带领团队育成的番茄系列新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已育成番茄系列新品种27个,取代了昂贵的进口品种。全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2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中均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郭永怀,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牺牲,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2018年,郭永怀和夫人李佩的名字被分别用来命名两颗小行星。

       她“伴豆一生”,培育的十多个优质大豆品种,让农民增产20多亿斤,增收40多亿元,被农民亲切称为“金豆娘娘”。她是:

       李艳华,扎根黑土地几十年的中国科学院大豆育种专家,她培育的优质大豆系列新品种,产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推广已达5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斤,增收40多亿元。

       她是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发现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为拯救世界患者的生命做出重大贡献。她是: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他长期从事宇航空间机构与特种机器人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科技工程中做出重大贡献。他是:

       邓宗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他在月球车移动系统与转移机构、月面采样作业机构、空间折展与锁解机构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与航天工程部门合作开展 “嫦娥五号”月面采样机构的研制工作。